天佑通宝中国古钱币之一,元末起义军张士诚铸。有小平、折二、折三和折五等四种。直读,楷书,无光背钱。其中小平钱背铭以"一"字,折二铭"贰",折三铭"叁",折五铭"五"。因行用时间短,流通区域狭小,存世量少,较为精美,所以经济价值较高。元末割据江浙一带的武装首领张士诚,元至正十四年正月称王,建国大周,改元佑铸天佑通宝,分小平,径2.5厘米,重3.5克,折二径2.85厘米,折三径3.3厘米,重10.25克,折五径4厘米,重20克,钱文楷书直读,背记值,穿上一,贰,叁,五。此钱存世较少,折二钱更难求。 :“天佑通宝”钱是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所铸。张士诚,泰州白驹场(今江苏东台境)人。1353年,率盐丁起义,占领高邮,踞承天寺为宫,国号大周,自称诚王,改元天佑。他毁铜佛像铸“天佑通宝”钱,有小平、折二、折三、折五四种。正面为楷书,背面为篆书,皆纪值。今见钱文从“佑”不从“祐”。彭信威《中国货币史》认为“这是史书的错误,天祐乃唐的年号。”邱思达《古钱百咏》则认为“二字可以通用”。 天佑钱传世不多,加之明太祖朱元璋的搜缴销融,现存传世品较少。《王荫嘉品泉录》说:“天佑钱传流至今,已稀若星凤”,“即便吴中,亦属难得一见。”“吴中”系张士诚活动区域。1356年,张士诚定都平江(今江苏苏州)。因屡败于朱元璋,次年降元。后拓地至皖北、鲁南、浙东,未几,自称吴王。1367年,朱元璋发兵攻破平江,他被俘至应天(今江苏南京),自缢死。
天佑通宝楷书小平背“一” 2000元
天佑通宝楷书折二背“二” 4000元
天佑通宝楷书折三背“三” 1000元
天佑通宝楷书折五背“五” 1000元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